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汉末第一兵法家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围三缺一,取死之法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围三缺一,取死之法

 可听关羽一说,李孟羲恍然明白,如果是守城,能少点损失,还是少点损失的好,守城兵力远不如攻城之敌,我损失一人,需杀敌十人才能拉平均势。

    守城之时,“可博大利”的评断标准,已不是野战时的评判标准了,在野战之时,我一队骑兵出去偷敌军营寨,纵是不能让敌军炸营,去偷营的骑兵部队只要能有个一换三的交换b,其实就对我军是正收益了。

    因为,骑兵一换三,人力损失已拉平了,除人力之外,我骑兵过去袭营,敌军满营兵马,一夜惊扰不得安息,其士气战力必然稍降。

    1

    故而,野战之时,我主动出战,无论如何,极大可能有正收益。

    於守城之时,就不一样了。

    守城之时兵力尤其珍贵,野战时,一骑换三人,都有得赚,守城之时,一骑换十人,不一定划算。

    因为万一骑兵损耗掉,待守城紧急,需要出城突袭敌军的时候,这时骑兵却没有了,直接造成守城失败。

    五十骑足以担任一次出城突袭任务,那麽,是为了夜袭敌军,想看看能不能占便宜,为了这一个不十分重要的目的,折损了五十名骑兵的好,还是克制住,尽量不为不重要的战略目的损耗不该损耗的兵力,尽可能保存住骑兵,哪个对?

    当然是,尽可能把兵力用在最关键的时候合适。

    越苟越好。守城最重要的是稳妥,而非奇功。

    为了尽可能减少不该有的兵力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