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埋葬大清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夺话语权也是战争!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夺话语权也是战争!

顺治九年的时候年,大清全国人口大约为6000万,但是在糠稀元年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1亿。

    为了解决大清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糠稀皇帝规定,新开发的土地可以免除六年的赋税,鼓励人们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开垦,同时还想方设法的提高土地的单产量,推广高产农作物。

    然后,糠稀皇帝就发现宫廷中丰泽园内稻田有一株水稻“鹤立鸡群”,比其他水稻早熟2个月其后就开始开始不断地试种,增加规模,同时,因为这种水稻是糠稀皇帝发现和培育的,所以又被称为“御稻种”。

    而在糠稀皇帝之后,人家天天忙着跟甄嬛等一众小娘皮们嗨皮的雍正爷又立即成立了营田水利府,大规模种植水稻。乾隆帝上台后,继续雍正的事业,在北京附近排除沼泽之水,开辟水田,最终,清朝又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水稻,被称为“御田米”,水稻亩产由原本的240斤,一跃而升至940斤。

    瞧瞧,你明朝的皇帝是不是不行?

    别说你明朝的皇帝不行,就连什么大德鲁尹也得往边儿上靠靠。

    “史上最“务农”的皇帝,比袁隆平更牛,发明的“御稻”至今仍沿用”、“众所周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殊不知,在历史上,也有一位皇帝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至于说徐贞明是要在北方推广水稻和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