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朝堂的规划变动
什么公权强或者私权强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对于大清来说都太过于无聊——大清一直就是主人的权力大于天,奴才们不牵扯到权力的问题。 非要说奴才们有什么权利的话,大概就是跪下,高呼几声皇上圣明,再疯狂的歌颂大清十二代明君圣主的功绩。 而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对朱劲松的玩法感到好奇。 怎么加强公权? 怎么加强私权? 两者之间又怎么来保证平稳? 朱劲松曲指敲着桌子,说道:“朕记得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说的就是要保护个人的私宅不受他人侵犯。” “在咱们中原堂口,孟子他老人家也同样说过类似的话,叫做: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曾诚再望向朱劲松的目光就有点儿不对劲了。 身为一个正统科举考出来的进士,又是做到了知府的高位上,曾诚当然知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上》。 关键是这句话的原文是“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这句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