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朱皇帝是个好脾气?
于社学、县学阶段,基本指望不上,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我鞑清时期的读书人,这些人……这些人就纯属废物。 黄帝纪元4487年,大明圣皇五年,鞑清钱聋五十五年,秋,朱劲松原本想着给这些读书人一个机会,所以特意开了一次恩科,打算从这些人里面挑选几个可用的人手。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这些读书人做起八股文章来那叫一个花团锦簇,但是写到策论的时候,却出现了腹中有万言,笔下无一字的情况。 就跟那些扑街作者一样,脑子里面各种剧情一大堆,一到动笔的时候就各种卡文。 问题那些扑街作者卡文只会影响他们的收入,而这些读书人集体卡文,却让圣皇五年的恩科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问: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答:舍生而取义者也。 没毛病吧? 完全没毛病,因为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答——官场上需要的就是这种标准答案,以证明没有白读圣贤书。 可是接下来就完犊子了。 问:路上经过多少州县?当地官员官声如何?民生如何?当地大葱/白菜/猪rou价格各几何?答:国泰民安,余者不知。 问:我大明眼下有哪些问题?答:皇上圣明。 朱劲松翻了近千份的贡试答卷,最后只从这些答卷里看出来两个字。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