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播种车
室里处理一下文件,是最享福的工作,比送外卖强多了。如今坐了大半个上午,才知道这工作也不容易。再神采奕奕的人,一直坐着处理政务,腰间盘都受不了吧! 看着之前还剩下的奏折,张赟忍不住说:“殿下,其实您用不着看遍全文,陛下处理奏折的时候,总是先看批注,才会查看奏折的内容,只有复杂的,才会仔细研判。” 指指一封奏折上长长的批注,李承乾无奈道:“你看看,这哪里有短的,只要是老房他们送过来的,都是长篇大论。虽说年前积压了很多的奏折,可这也太多了吧。再加上其中有好多重要的事情,要是在孤这里耽搁了时间,可就不好了。” 挑选出几个重要的,李承乾毫不犹豫的交给张赟,让他直接送去皇帝那里。虽说太子需要培养吧,可是用政令的推行速度,或者边军的调度时间来换取,还是亏本的买卖。现在才不过贞观六年,皇帝看样子还有二三十年好活,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用来接受栽培,犯不着急于一时。 在将重要的奏折挑选出来优先送到皇帝那里后,李承乾才继续查看余下的奏折。 嗯,腰疼。 不轻不重的奏折一连看了两个月,直到春耕大典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大致了解了朝廷的大致构造。 不得不说当皇帝果然是个辛苦活儿,秦始皇每天要批阅五百斤的奏折,大唐的奏折换成竹简,估计一千斤都有了。天下的纷乱,远不是一个人能够做主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出现。 年前积压的奏折处理完了,往后就悠闲了很多。要不然,每天要看奏折,从早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