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石头下
书迷正在阅读:【适驰】太子疑云、我在玛丽苏同人文里修正剧情、【All欣】狂飙同人、听说你也爱我(np总受)、性秩序紊乱期【高H】、我被强上了、大哥这样会挨艹、请求重连、女主她身娇体软易推倒、快穿之路人丙想躺平
们全都心知肚明,可我还是要说,既然它已经发生了,生者就不应该不加节制地深究下去,因为沉浸在他人的悲剧中是最没有意义的。每次发生了凶杀案,我们都会尽力调查犯人的身份背景、人生经历,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给他们争取减刑,更多的是在尝试总结出一些犯罪分子的群T特征,方便公众识别和回避——因为人X就是如此,b起同情受害者,更多注意力还是会放在如何避免小概率的犯罪降临到自己头上,对不对?” 主持人甜美地接腔:“说得好!” “然而自杀并不能和普通犯罪相提并论。就像这位同学提到的一样,如果是受人b迫,那么自杀本质上就是在借刀杀人,一旦过度关注‘借了谁的刀’这个问题,人们就会陷入自证危机中;如果Si者只是一时想不开,那么人们更容易关注压Si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忽略了日常中自杀倾向的积累,更别提因为经历的不同,这根稻草对别人来说可能根本无关痛痒……因而,在自杀g预工作中,动机分析是最难做的,也是最不容易收获成效的。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只能以普遍规律劝慰生者:请节哀、请保持前进的方向,不要为了一个永恒变化着的答案盘桓在原地;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X、相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掌声响起。这位副局长还是一如既往地姿态谦卑,而银霁对他的好感度没有跌成负值的根本原因是:原来他也认为自杀是一种犯罪啊。 可他到底没能意识到,或者口头上不愿承认——需要劝慰的不仅是“生者”,还有相当数量的“生还者”。 发现